Forget password

We use cookies to help us improve, promote and protect our services. By continuing to use the site, you agree to ourcookie policy

Join

台灣醫療新創國際化,鏈結海外醫材廠、強化與 ICT 產業合作

CategoryNews

Lecture Date:

2022-07-27

REGISTRATION EVENT

HOME News & Programs

台灣醫療新創國際化,鏈結海外醫材廠、強化與 ICT 產業合作

2022-07-27
  • # 4thAnniversiary
  • #TTA
  • #Accelerator
BEX聿信_DSC_0463
(左) 聿信醫療創辦人暨執行長許富舜、(右) 比翼生醫執行合夥人陳彥諭。TTA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全球醫療健康領域新創投資金額持續攀升。根據 SVB Healthcare Investments and Exits 2022 年中報告顯示,儘管資本市場不如前一年,新創估值緩降,但醫療健康相關行業的投資卻持續強勁。在 2021 年創紀錄的一年之後,儘管在 IPO 的表現不佳,募資總額仍持續攀升,到 2022 年中已達 158 億美元之多,可見全球對於醫療市場商機相當關注。
對此,專注提供醫療院所連續呼吸音 AI 監測儀的聿信醫療創辦人暨執行長許富舜指出,在疫情之下新產品要能快速落地,除非這項緊急需求在市場的熱度能超過半年、甚至更久,否則對產品落地不一定有所幫助。全球對於「呼吸」的關注,進而帶動聿信醫療在國際的聲量,創立於 2018 年的聿信醫療核心技術分為軟硬體兩部分:「超輕量抗噪聽診器」及「連續呼吸音 AI 監測儀」,目前聿信已成功獲得硬體 TFDA 認證、軟體 FDA 認證,該產品於 FDA 申告的臨床試驗流程也接近尾聲,將有機會成為全球第一個以呼吸音 AI 監測取證的臨床試驗。


看準市場需求,聿信軟硬整合打造輕、薄、小微型化聽診器
許富舜表示,雖然「呼吸音」是相當普遍的生理徵象,「聽診」也屬於一般性的監測行為,但它仍得倚靠具醫療背景的人員親自聽診,才能做進一步判斷。即便有少數聽診器已電子化,但其仍不具備可長期黏貼和監測等功能,以及對應呼吸音的分析技術,使得呼吸音無可量測的數值參考,其異常與否仍得依靠醫師主觀的判斷。
目前尚無適當儀器搜集與監測病患的呼吸音,因此遠距醫療的呼吸問診,醫生多半只能請病患在鏡頭前咳兩聲來做判斷,實際上難以瞭解病人的呼吸狀況。許富舜進一步表示,呼吸停止為醫院每年在鎮靜麻醉病患的死亡主因,然而,礙於醫院端沒有能針對手術中病患持續性呼吸音搜集、辨識的工具,因此若要持續監控呼吸,醫師須手持聽診器不間斷地聆聽,但實際上沒有醫療院所能完全做到。為解決此痛點,聿信醫療自 2018 年起結合醫師、工程師兩大人才,共同研發出可連續搜集、辨識及追蹤呼吸音 AI 智慧聽診器。
聿信運用先進電子技術達到金屬隔絕外界雜音效果,以醫療級線材搭配隔音、抗噪設計與麥克風作為擴大裝置,成功打造史上最輕、薄、小的微型化聽診器。軟體方面,聿信透過臨床實驗中逾 120 萬筆呼吸音資料,進行模型訓練以醫療概念突破工程框架。目前該產品與系統主要使用場景包括手術房鎮靜麻醉、重症監測。如台大、榮總、雙和、中榮、中山醫大等醫學中心,診所與麻醉團隊採購,以及常規臨床使用並建立示範中心,推出至今已有近萬名病患受到系統先進的監測,確保呼吸與鎮靜安全。美國亦有多個醫學中心團隊導入臨床使用,實際應用證明團隊領先的科技技術成熟度。


如何突破醫療在地化困境? 加強與國際大廠鏈結
許富舜指出,台灣醫療科技新創發展的挑戰,在於台灣在國際市場並沒有主要的品牌與強勢出海口,過去 30、40 年,台灣多以製造代工為主要發展方向,產品輸出更習慣是 by request(要求)而不是 by problem solving(解決問題)。比翼生醫執行合夥人陳彥諭則表示,醫療產業強調在地化,國際新創出場方式通常是被收購或是取得大廠的技術授權。而台灣較缺乏與國際醫材大廠的連結,因此即便醫療新創有極高的潛力與解決問題能力,在國際市場的銷售仍因經驗及知名度不足備受挑戰。
談及台灣醫療創新優勢,在AI、邊緣運算、IoT產品等技術端發展,不僅有科技大廠應援,也有相對高質量、具經驗的工程師人才。在數據為王的時代,台灣健保資料庫擁有完整、高品質且符合臨床需求的醫療數據,對於欲發展以數據驅動創新解決方案與商業模式的新創來說,將可成為助力。此外,在供應鏈成熟度方面,相比於矽谷科技巨頭聚焦於軟體事業,台灣擁有ICT、半導體產業優勢,完善整合軟硬體產品所需的時間與研發質量,台灣在全球佔有絕對優勢,醫療與工程人才的高度密集,足以支撐醫療產業成為下一座護國神山。
2018 年比翼加速器創立之初,便與善於微創手術的秀傳醫院,及潛心鑽研醫療人工智慧技術的臺北醫學大學合作,為新創提供實際驗證場域,同時結合醫師 KOL 參與驗證與市場接軌。此外,比翼亦極力串接日美籍醫師與醫療院所,協助欲往日、美發展的新創,擴大跨國驗證的可行性。
另一方面,作為「醫院創投」,秀傳、北醫每年分別貢獻 20~30 位醫師與加速器旗下新創進行交流,陳彥諭表示,全世界應該沒有任何一間醫院對於加速器與新創有如此大規模的投入,目的在於從早期介入,使創新技術與醫療場景能更好地對接。


醫療創新國際化,台灣 ICT 產業應扮演投資、促進合作角色
除了與在地醫療院所緊密合作外,如何透過加深與國際醫療大廠的聯繫,帶領台灣團隊出海,亦是比翼專注的任務之一。醫療新創若想走入國際,首先須具備臨床需求,第二關則是取得 FDA 及相關法規認證,再來打通支付方(也就是保險公司)人脈與合作關係,最後是取得醫師的廣泛接受成為臨床標準。這四個步驟雖已於美國行之多年,成為醫療新創從創立到出場最重要的途徑,然而台灣還沒有任何一家醫療新創實際完成目標。陳彥諭表示,在新創拚國際化過程中,台灣 ICT 產業佔有一定的角色,首先為 CVC 投資,再者為業務上的合作。
近年來有許多ICT大廠都爭相搶進醫療領域,例如,以零組件思維來介入醫療,提供醫院更高規格的硬體設備(如:電腦、螢幕等);反之, BenQ 近年投入醫療產品研發,推出手持超音波、智慧手術室,傾向以更好的設計來改善目前醫療院電子產品的使用現狀,屬於較為低階的介入。然而許富舜直言,台灣電子業一旦開始由低階往高階發展創新技術與醫療產品,才會衍生出更多新創參與發展的機會。
另外,建立國內外創新生態系的連結是相對重要,陳彥諭表示,TTA 黑卡創業家投資人會員的連結,讓創業家回流參與輔導新創,才能促進成功經驗的交流,帶領台灣創業家以更宏觀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事業。除此之外,海外參展、與外館、國際人脈的鏈結也是 TTA 近年對於活絡台灣新創生態系的貢獻。當 TTA 成為國際指標性新創品牌,在這聚落中,創業者可以鏈結到不同的人,彼此合作交流、腦力激盪,促成社群活絡,這將會是一個國家創業生態系成型並具備影響力的重要元素。

YOU MIGHT LIKE THESE ACTIVITIES

  • Hot
    New
    2024-04-24

    TTAalumni: 宇康生科完成D輪募資

    CategoryNews
  • Hot
    New
    2024-04-23

    臺灣半導體與全球新創的融合與創新

    CategoryNews
    • #NSTC
  • Hot
    New
    2024-04-19

    點燃臺灣運動科技新創前進2024 VivaTech 奧運熱火

    CategoryNews
    • #NSTC
    • #TTA